寿光融媒讯(首席记者 郑小菲)暮色四合,华灯初上,在稻田镇西菜园村的休闲娱乐广场上,男女老少聚拢在一起,在铿锵管乐伴奏下,大家随曲舞蹈、歌唱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伴随着袅袅炊烟飘向远方。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文化自信不仅成为村庄的软实力,更成为推动村庄发展的硬支撑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,更是对乡村持续发展的深思与布局。”稻田镇西菜园村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、村妇联主席张敏凤表示。
近年来,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寿光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,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,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让全民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、发展成果的享有者。同时,各镇村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进一步增进了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,让家门口“好戏”连台,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美“和声”。
文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,乡村振兴又进一步弘扬了乡土文化,释放了其魅力与吸引力。
西菜园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名村民的蔬菜种植村。2008年底,在村“两委”的支持下,村里组织起了文艺宣传队,设有舞蹈秧歌队、锣鼓队及老年人太极拳队等队伍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他们的文艺宣传队不仅在村里组织演出,还经常到周边村庄义务表演,为村民带来了文化给养,调动了村民参加村集体活动的积极性。
“开心的锣鼓,敲出年年的喜庆;好看的舞蹈,送来天天的欢腾”日前,记者来到西菜园村时,伴着一首《好日子》,舞蹈秧歌队的队员踩着欢乐的舞步,扭出了喜悦的心情。舞台旁,围观的村民看得津津有味,不时鼓掌叫好。
“自从参加了舞蹈秧歌队,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,大家在一起自编自演,通过各种形式的歌舞来活跃气氛,传递文明正能量。”村民董国荣是一位大棚种植户,农闲时,她会跟村里的姐妹一起跳歌舞、扭秧歌。她说,乡村文艺健身活动的开展,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谊,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“我们村还有一支威风八面的锣鼓队和一支平均年龄75岁的老年人太极拳队,逢年过节,村里开展饺子宴等活动时,文艺宣传队都会组织多个节目,他们是参与者、表演者,更是主人翁,以身边人演唱身边事,倡树文明新风。”张敏凤表示,所谓的基层文化生活,就是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。一场歌舞、一个小品,甚至一段“饭前十分钟的段子”,都是在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乡村沃土,增强文化自信,打造精神家园。基层文化生活的丰富,可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,展现乡村群众的新生活、新风尚、新面貌。
近年来,西菜园村充分整合村里多方力量,以“微阵地”宣传“大爱心”,用“微服务”彰显“大关爱”。在张敏凤的带动下,村民志愿者组成了一个集志愿招募、便民服务、政策宣传等于一体的公益大平台,将点滴“温馨”聚成公益“热潮”,将“近邻”资源转化为“身边”服务,凝聚、引导、推动各类服务主体向村党支部靠拢,真正绘就了邻里互助“同心圆”,让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成了群众的行为自觉。
西菜园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休闲娱乐广场等场地,举行各种文艺表演、志愿服务等村集体活动,鼓励居民发挥各自特长优势,实行邻里互助,把“人人为我、我为人人”的美德生活理念融入人心,增进了邻里团结,让党的政策到村头、进庭院。
“我是一名女书记,在村里还有一个重要角色村妇联主席。从2008年进入村两委,我一直担任妇联主席,到了2021年换届时,村民们推选我当村支书,这是村民对我的信任,也是对我十多年工作的认可。”张敏凤表示。
据介绍,西菜园村共有育龄妇女248人,每到“两癌”筛查的时候,张敏凤都会组织大家参加,让她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;村里鼓励妇女们积极参与每月在村委大院里开展的节目排演、饺子宴活动,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生活;村里定期组织开展“美丽庭院”“最美家庭”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引导广大妇女主动参与,同时,村里每年都会评选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,把榜样评选变成宣传、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。
张敏凤说:“我们村每两月组织一次基层妇女议事会,吸引政治素质高、群众基础好、热心妇女事业的妇女参与村情事务,及时解决村庄妇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麻烦,让更多热心妇女当好大家的知心人。”
西菜园村只是寿光城乡基层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寿光各村庄、社区“村村有好戏”,大家因势利导,活化“戏”的形式,丰富“戏”的内涵,深化“戏”的传播新思想和引领新风尚的突出作用,让“戏”的内容涵盖党的建设、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、精神文明等多个领域,让“戏”有味、有趣、有灵魂,实现了“村村有好戏”的全覆盖。同时,以文化人,成风化俗,让群众在参与共享中进一步提升文明素质、提高道德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