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全站搜索
新闻详情
 
当前位置
古代的科举有多难?现代人能参加高考真是太幸福了
作者:admin    发布于:2024-02-05 15:38    浏览次数:
  

  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孟郊,在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,满怀按捺不住欣喜之情,便写下了这首别开生面的小诗。帝王将相,才子佳人向来是传统戏曲中的桥段,只是进士及第尚且如此艰难,高中状元又谈何容易呢?

  《西厢记》中的张生,在与崔莺莺长亭送别时曾说:小生托夫人余荫,凭着胸中之才,视官如拾芥耳。字里行间满满的自信,高中状元好像探囊取物一般容易,高中状元真的有那么容易吗?

  古代科举之难,难于上青天,科举的残酷,甚于高考十倍。考科举是一种非常折腾的人事,所谓十年寒窗,四岁开始学《千字文》《百家姓》认字,八岁前要熟读四书,十六岁前熟读五经。要完成这一套流程,没有家庭教师或私塾,靠自己啃书本是不可能的。

  科举的残酷,在于它低得可怜的录取率。三年一次的科举,往往一科只录取几十人,到了洪武年间,朱元璋才扩大了科举名额,但也仅有三百人左右。相比于清华北大动辄每年录取上万人,科举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

  明朝科举可分为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四步,分别对应秀才、举人、贡生、进士,殿试的第一名就是状元。明朝共开科89次,录取进士1.7万人,粗略估计,进士及第率只有可怜的百万分之十七。

  至于高中状元,更是难上加难,人为因素成分很大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喜好,想要从几十万上百万学子中脱颖而出,绝不是只靠才学就能做到的,还要长得帅、名字好,好多有才学的人都折在了长相和名字上。

  相传钟馗本来可以高中状元的,只因长相太丑,殿试的时候吓到了皇帝,硬生生地被取消了状元名次。钟馗一气之下,撞死在宫殿阶前,因其刚正不阿,铁面无私,天帝怜悯其遭遇,擢为九幽三曹都判官,掌管幽冥界。

  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几千年悠悠岁月里,科举既是鲤鱼跃龙门的登天梯,又是无数莘莘学子走不出的围城。科举改变了少数人的命运,而大多数读书人则荒废一生,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对于科举的利与弊,说不清道不明,实在难以界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脚注信息
Copyright 2017 尊龙凯时游戏娱乐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